在党建引领下,法律行业如何拥抱科技变革、培育时代新人?2025年10月13日下午,北京雍文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党总支携手开展红色"1+1"党建活动。
北外法学院党总支书记郭向华、法学院专职辅导员兼团总支书记刘时剑携众法学生代表走进雍文。雍文所主任、党支部书记李晓松律师、党支部副书记李宾律师、宣传委员刘达律师与雍文高科技法律团队柴琳琳律师、易吉灵律师,医嘉易医药大健康团队刘伟律师、张东庐律师,争议解决团队张传雷律师等热情接待。本次活动由北外英语学院校友、雍文战略总监韩焕霞主持。
双方围绕人工智能挑战、涉外法治机遇与法律人核心价值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探索在党的领导下,如何培养既有专业根基又有人文温度的卓越法治人才,为法治中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当安静的办公室突然涌现一队年轻的身影,忙碌的雍文律师们仍不由的投来欣喜的目光,仿佛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李晓松律师引导郭向华书记一行参观了位于中关村国防科技园的雍文北京办公室,每处装修细节都传达着雍文对成为一家兼具专业高度和人文温度的国际化品牌律所的追求。
在座谈交流中,李晓松律师就法律行业动态、雍文发展状况、党建特色产品“七个1”与人才需求进行了深入介绍。郭向华书记介绍了北外法学院的发展历史、规模、特色,强调了学院旨在培养中国全方位融入世界所急需的跨国型、复合型、实用型涉外法治人才的特点。随后,双方聚焦于“人工智能在法律领域的应用”这一前沿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与会律师结合自身实践指出,AI已不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律师办案的“得力助手”。它能够在海量信息中快速精准地定位问题、梳理文书,甚至在处理涉外法律事务时,高效提供不同法域的参考信息。然而,律师们也提出,技术永远无法替代法律人的核心价值。“责任心、沟通能力和逻辑思维,是律师职业不可撼动的基石,” 参会律师强调,“我们相当大比例的工作都在与人沟通,这份职业的温度与深度,是AI无法复制的。”
这一观点引发了参会学生代表们的深入思考。作为培养高端涉外法治人才的重镇,北外法学院的学子们对“法律+外语”的复合优势尤为关注。交流中,雍文律师们充分肯定了小语种背景在涉外法律服务,特别是国际仲裁与跨国合作中的巨大潜力。他们指出,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既能精通外语、熟稔国际规则,又具备扎实法学功底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巨大”。律师们鼓励学生,要善用北外优势,通过比较法研究深入理解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将语言能力转化为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实务专家们也给出了中肯建议:无论是先进入体制内历练,还是直接投身律师行业,关键是要结合自身性格与兴趣,并在校期间通过多元实习积累经验,主动拥抱金融、科技等跨领域知识。
郭向华书记在活动总结中表示,此次“红色1+1”活动搭建了一个宝贵的平台,让学生得以窥见课堂之外的真实法律世界,感知行业的脉搏与温度。她希望同学们能将今天的所见所闻所思,转化为未来学习的动力与方向。
活动在热烈的交流与珍贵的合影中落下帷幕。此次雍文与北外法学院的携手,不仅是一次颇具创新性的校企党建活动,也是一次为未来法治人才“赋能”与“导航”的积极探索。双方一致认为,未来的卓越法律人,将是既能恪守法治初心、保有专业温度,又能驾驭科技浪潮、具备全球视野的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