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管理办法》于2025年5月1日正式生效之际,雍文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员、北京办律师李濡晶于5月9日下午围绕《数据合规与隐私保护法律实践及趋势》开展专业研讨,侧重于分析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中的重点问题及实践要点,同时简要介绍国内国际数据合规监管及趋势。
雍文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符卫华律师开场致辞。符律师表示,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合规审计将成为企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雍文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持续关注立法动态,通过专业研讨、实务指引等多种形式,助力企业构建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合规体系。
李濡晶律师回顾了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的立法演进历程。李律师指出,《个人信息保护法》首次在法律层面确立了合规审计制度,而新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管理办法》则进一步完善了监管框架。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强制审计的阈值从征求意见稿的100万大幅提升至1000万,这一调整体现了监管部门聚焦重点企业的监管思路,也与欧盟"看门人"制度的立法理念相呼应。
针对企业最关心的实务操作问题,李律师进行了深入剖析。李律师强调,对于处理超1000万个人信息的企业,每两年至少一次的合规审计已成为法定义务。在审计机构选择方面,新规提出了"人员、场所、设施、资金"四要素标准,同时引入了认证认可机制。值得注意的是,办法明确禁止转委托,并规定同一机构不得连续三次审计同一对象,这些创新性规定旨在保障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在审计流程方面,李律师特别提醒企业关注"整改窗口期"的设置。李律师解释道:"与传统的尽职调查不同,合规审计报告在提交监管部门前,企业有机会根据审计结果先行整改,这一制度设计既体现了监管的灵活性,也为企业提供了风险缓释空间。"
研讨会还深入探讨了数据合规的前沿议题。李律师结合其参与的App数据合规项目经验指出,随着全球数据治理体系的完善,企业面临的合规挑战日益复杂。李律师特别提到人工智能应用中的数据隐私保护问题,认为需要在技术创新与隐私权保障之间寻求平衡。对于跨境数据传输,李律师建议企业提前规划认证路径,建立常态化的合规机制。
在互动环节,参会嘉宾就中小企业适用性、审计标准细化等实务问题与李律师展开热烈讨论。针对"审计资质是否仅限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疑问,李律师援引网信办就《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管理办法》答记者问强调,具备开展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能力,有与服务相适应的审计人员、场所、设施和资金的专业机构,可以自愿申请相关服务能力认证。这一解释为法律服务机构拓展合规审计业务提供了参考。
作为专注于新经济领域法律服务的综合性律所,雍文始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前瞻性的合规解决方案。雍文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汇聚了20余位兼具法律与技术背景的专家律师,在数据合规、跨境投资等领域具有丰富经验。未来,雍文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