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文话苑|从《魔童降世》到《魔童闹海》:心理学与法律双重视角下的家庭教育启示
2025-02-08 作者:韩焕霞 李靖
分享到:

《哪吒之魔童闹海》自上映以来,票房势如破竹,上映11天票房已突破70亿,向着百亿目标冲刺,有望成为全球单一市场票房的新冠军。

这部电影为何如此火爆?是酷炫的特效?振聋发聩的“我命由我不由天”?还是浓郁的亲情、友情、师徒情?也许电影中折射出的家庭教育理念也是引发观众共鸣的重要原因之一。借助文心一言和DeepSeek,本文从法律与心理学的双重视角,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家庭教育理念。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以颠覆传统的形象和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成为现象级国漫。2025年,《哪吒之魔童闹海》上映,这部续作不仅延续了前作的家庭教育理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讨。两部电影虽然情节不同,但都折射出一以贯之的家庭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爱与接纳

在《魔童降世》中,哪吒天生魔丸,极易为祸人间,但李靖夫妇从未放弃对他的爱,甚至愿意以命换命。这种无条件的爱与接纳,让哪吒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安全感和归属感,逐渐建立起健康的自我认知。在《魔童闹海》中,面对哪吒因误解引发的更大危机,李靖夫妇依然选择相信他,并与他并肩作战。这种爱与接纳,是家庭教育的基石,帮助孩子在面对外界质疑和挑战时,依然能够保持自信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心理学视角: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爱与归属感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李靖夫妇对哪吒的无条件接纳,满足了哪吒的情感需求,帮助他建立了健康的自我认同。这种情感支持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法律视角: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有义务为未成年人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关怀,确保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亲子陪伴与共同成长

亲子陪伴是两部电影中家庭教育的重要体现。在《魔童降世》中,哪吒的母亲殷夫人尽管公务繁忙,仍努力抽出时间陪伴他,影片中的踢毽子场景尤为感人。这种陪伴不仅让哪吒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也构建了深厚的亲子情感纽带。在《魔童闹海》中,李靖夫妇依然陪伴在哪吒身边,面对更强大的敌人和更复杂的局势,他们与哪吒共同成长。此外,影片还通过东海龙王敖光与儿子敖丙的对话,展现了父辈对子辈成长的关注和支持,强调了亲子间的共同成长。

心理学视角:心理学家鲍尔比的依恋理论指出,亲子陪伴有助于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恋,这对孩子未来的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至关重要。李靖夫妇的陪伴行为正是这一理论的生动体现。

法律视角: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有义务为未成年人提供必要的陪伴和照顾,确保其身心健康发展。

三、尊重个性与选择

两部电影都强调了尊重孩子个性与选择的重要性。在《魔童降世》中,哪吒生性活泼、充满反抗精神,李靖夫妇没有强行压制他的个性,允许他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天性。这种尊重让哪吒能够勇敢追求自己的人生道路。在《魔童闹海》中,东海龙王敖光对儿子敖丙说:“父辈的经验毕竟是过往,未必全对,你的路还需你去闯。”这句话深刻体现了尊重孩子独立性的理念,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选择去探索人生。

心理学视角: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指出,青少年时期是自我认同形成的关键阶段。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自我认同,避免角色混乱。

法律视角:根据《家庭教育促进法》,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个性发展,不得强行干涉其合理的选择。

四、言传身教与榜样作用

李靖夫妇的正直善良、勇敢担当,对哪吒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魔童降世》中,他们通过自身行为为哪吒树立了榜样,让他学会承担责任。在《魔童闹海》中,父母或长辈依然通过言行影响孩子,传递正能量和价值观。这种言传身教的方式,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理学视角:社会学习理论指出,孩子通过观察和模仿父母的行为来学习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

法律视角:《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要求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五、宽严相济与适当引导

家庭教育既需要关爱,也需要适当的引导和约束。在《魔童降世》中,李靖夫妇在教育哪吒时,既有关爱又有严格要求。当哪吒因误解而冲动闯祸时,李靖会通过严肃批评让他明白错误并承担责任,而在生活中又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这种宽严相济的教育方式,让哪吒在感受到爱的同时,也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在《魔童闹海》中,父母或长辈也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引导,既不过于溺爱也不过于严苛,帮助孩子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心理学视角:心理学家鲍姆林德的父母教养方式理论指出,权威型教养方式(即宽严相济)最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法律视角: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有义务对未成年人进行适当的教育和引导,确保其行为符合社会规范。

六、成长与蜕变

两部电影中的哪吒都经历了从叛逆到成熟的成长过程。在《魔童降世》中,哪吒最终明白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道理,选择与命运抗争,保护陈塘关百姓。在《魔童闹海》中,哪吒面对更大的挑战,经历更深刻的蜕变,最终成长为真正的英雄。这种成长与蜕变,正是家庭教育的目标——帮助孩子克服自身弱点,实现自我价值,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心理学视角: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指出,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在不断发展,通过经历挑战和解决问题,他们能够逐渐形成成熟的思维方式。哪吒的成长过程正是这一理论的生动写照。

法律视角:根据《家庭教育促进法》,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发展。哪吒的成长与蜕变正是这一法律要求的体现。

七、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从《魔童降世》到《魔童闹海》,哪吒电影中的家庭教育理念一脉相承,都强调爱与接纳、引导与陪伴、成长与蜕变。同时,新作也与时俱进,融入了更多现代元素,例如对青少年心理的刻画更加细腻,对亲子关系的探讨更加深入。这些理念不仅对现代家庭教育具有重要启示,也为广大家长提供了更多有益的思考方向。

结 语

《哪吒之魔童降世》与《哪吒之魔童闹海》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现了家庭教育的核心理念:爱与接纳是基石,亲子陪伴与共同成长是责任,尊重个性与选择是前提,言传身教与榜样作用是途径,宽严相济与适当引导是方法,成长与蜕变是目标。这些理念不仅贯穿于两部电影中,也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打开微信,扫一扫二维码,打开页面后,点击右上角的三点,即可分享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